柳冠中:继承《包豪斯》的精神而不是“风格”
发布时间:2019-7-26 17:55:31
企业在不断转型升级,扩充产能、提升效率而制造出大量产品,却不一定卖得出去。
老百姓的真实需求是什么?这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。
今年是包豪斯100周年,但它仍然流行;可现在大家看得见的都是风格、产品,都是“实”的东西,但深究根源是什么?未来又是什么?
“耳听为虚、眼见为实吗?”,当我们讨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时,难道仅仅是制造设备的转型与升级吗?
像是流行至今的包豪斯,最核心的不是为后代创造了大批量的设计风格和产品,而应透过现象实体看到本质精神。
包豪斯的精神,是为大众;其创始人格罗佩斯,也是“现代设计先驱”,
他提出的思想是基于“德意志制造联盟”这片土壤,继而出现了“横向联盟”以及我们现在所说的“跨界、集成”。
“为大众服务”,应是企业和社会追求的信念,否则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。
而落实到中国,“中国方案”就是着眼于用户的长期使用,而非消费者的短期购买,将设计思维与用户关怀相结合,
不能将企业的服务止步于消费行为的完成,而应该理解:用户可能要使用这件商品长达10年之久。
可以说,“消费者”是相对于“商业”的概念,只关注“生意、交易”的赚钱,沉溺于“痛点、爆品”,
就会忽略使用中的需求,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的埋怨,甚至骂娘;
而以“用户”为本,“服务”和“体验”才会成为设计关注的目标,才是相对于未来服务经济发展的概念。
只为营销的企业当然把设计看作是“造型”的“酷、炫”与“时尚”——“短命鬼”的问题,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设计。
国内工业设计发展至今,并未真正理解设计的含义、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与造型的区别。
所以,无论是企业家或是行业学者、媒体从业者都必须清醒,将制造系统、需求研究、创新模式、专业素养进行再格式化。
创新不是换造型、换材料、换花纹,也不是将最先进的技术引进到家居环境,而应该去理解“家”的真正存在价值——家庭成员在其中不是各自为营而应是聚在一起的,
“亲情、相夫教子、天伦之乐”才是一个完整家庭的“本质”。
这也才算得上是“中国方案”。
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,还是跟着西方技术再走。
但历史规律也昭示:
工业革命的“大生产”是基于系统标准、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为大众服务,提供实用经济的产品和服务,是完全区别于手工业作坊的。
工业革命带来了“大生产”的方式,也带来了“设计”——能制造、能流通、能使用、能回收,这也带来了“四品”——产品、商品、用品和废品。
而国内的企业目前仍处于“设计=美工”、“设计=工程师的算法”的阶段,然而设计还是要从服务出发,为满足人民大众美好生活的愿望。
为此,可以参看下“德国制造”。
德国一开始也是模仿,利用便宜的劳动力来生产,其受到压制后,抓住了标准的打造,
而如今我们可以看到“德国制造标准”虎行天下,抓住了标准这一非“物”的层次,这也是国内企业家要关注的问题。
“未来”生产标准的制定,才是今后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保证。
包豪斯就是德意志制造联盟所奠定的工业设计观念与机制的产物,而不是“生产力”!
当年德国官员考察英国工业革命现状后展开大辩论后,组织了一个跨行业的横向机构平台,以推进工业设计理念的全方位渗透。
而工业设计中最终的能力在于,协调各个利益集团的整体思考能力,而非从造型、色彩、质地的思考,
因而在做工业设计时必须要跳出来,正确认识到思想理论、方法程序、技术及工艺设计。
例如,常说的科技是生产力,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但也会毁灭人类,像是无人飞机、无人驾驶、无人商店等,
但人的主体性在技术中是缺失的。而设计是以人为本的,是一种可以制衡科技的思想。
人追求享受、娱乐,四体不勤而丧失人性,但不能忘记人类最终还是要和自然和谐共存。
“中国方案”的打造
“中国方案”是极具政治智慧的!
是中国的传统智慧的体现——“实事求是”!
中国情况复杂,幅员辽阔、民族多样,发展极其不平衡,因而未来面临的消费需求也是多元的,不能一味追求高端,也不能盲目复古。
归根结底,要理解“节制欲望敬畏天”的内涵,这构成了我们中国未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。
因而,中国设计还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,但改革开放30年来,凡是引进的基本都停留在引进水平上、凡是不能引进的反而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,
这说明中国人的智慧;而一旦引进了已有技术,就有了“拐棍”,思想就懒了、不动脑子了。
可见,国人还是要在观念上、价值观上革新,不能把自己的脑子束缚住了。
但在家居行业还局限于一个误区,例如家具一定是木制的,设计与制造家具的却不研究“家”!
无数人都在做“家居”,但真正研究过“家”却屈指可数,大多在做“居”如工艺、结构、材料、装饰灯,这是很奇怪的。
“家”听起来很虚,却恰恰是立国之本。而“家”真正需要的要考虑长远利益,将对产品经济的基础研究和未来市场的需求相结合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ugainian.com/news/n-7349.html